第114章 27号
刘耕红帮徐朗把公司注册好后,香江那边的星朗贸易公司也基本搭好了架子。廖家明这人虽然老实听话,但业务上还不熟练,需要慢慢锻炼成长。徐朗只能先花一笔代理费请了专业的会计公司和律师事务所,配合廖家明一起打理公司。
这次徐朗回内地,是以港商身份从深圳入关的。有了这层身份,以后他往返两地就方便多了。
回到上海,徐朗先把公司法人换成自己,然后从香江的公司往内地账户汇了一笔钱,算是借款。当刘耕红看到徐朗公司账上突然多了二十万现金时,这才相信,自己这个表弟是真要发达了。
徐朗把之前借的一万块钱还给刘耕红,问道:“红哥,要不要跟我一起做外贸?”
刘耕红把钱揣进兜里,摆摆手:“我现在给批发市场供货都忙不过来,你这单生意我就不掺和了。等你以后做大了,再分我几个单子就行。”
顿了顿,他又说:“对了,那块砚台还在老爷子那儿,回头我给你拿回来。”
在刘耕红看来,徐朗这单外贸生意顶多赚个一两万的代理费,这点钱他还看不上。
徐朗笑笑说:“行,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咱们再合作。砚台就让姨夫留着玩吧,我拿着也没用。”
刘耕红有点意外:“真的?”
“自家人,有什么舍不得的。”
“那这钱我不能要了,你拿回去。”刘耕红作势要掏钱。
徐朗摆摆手:“别啊,自家人算这么清楚就没意思了。”
听徐朗这么说,刘耕红也不好再推辞。他感觉这个表弟去了一趟香江,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说话办事都透着大气。“那行,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好嘞。”
几天后,徐朗带着胡广生来到外滩27号。
两人都穿着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胡广生拎着公文包跟在徐朗身后,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外滩这一片原本是片烂泥滩。上世纪二十年代,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公司在这里建了27号楼。1955年,这里成了上海市外贸局的办公地点。
在三楼服装科科长的办公室里,徐朗气定神闲地坐着,旁边的胡广生却绷得笔直,连大气都不敢出。
办公桌后面,戴着金色边框眼镜的金科长正在仔细翻看材料。在外贸大楼里,能进她办公室谈生意的,最少也得是百万美元起步的大单子。
过了好一会儿,金科长才开口:“徐总这单生意有点特别啊。四万件棉大衣,先付30%定金,半年内结清尾款。质量出了问题只负责换货,不追究责任。这么宽松的条件,我还是头一回见。”
徐朗笑着说:“要不是这样,我这么小的单子,也进不了您这办公室啊。”
金科长微微一笑:“看来徐总和香江那边的贸易公司关系不错。能问问这批货要销往哪里吗?”
“没什么不能说的。”徐朗坦然道,“这批衣服是要卖到熊国的。那边轻工业品紧缺,虽然运费贵点,但总归有的赚。”
金科长点点头,把文件放在桌上,用手压住:“这单子可以做。不过我有个条件,至少一半的货要在上海的服装厂生产。”
“没问题,”徐朗爽快地答应,“我就是上海人,照顾本地企业是应该的。”
金科长站起身,徐朗和胡广生也赶紧站起来。金科长伸出手:“祝徐总生意兴隆,多开拓市场,为国家多创外汇。”
“一定一定!感谢金科支持!”徐朗握住金科长的手。
一走出外贸大楼,胡广生就迫不及待地松开领带,掏出手帕擦汗。他脸上红扑扑的,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激动的:“朗哥,真没想到啊!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一百多万的生意就谈成了?原来做生意这么简单!”
“简单?”徐朗白了他一眼,“咱们做外贸说白了就是低买高卖赚差价,听着是挺简单。可你知道这一单生意做成,要办多少手续吗?”
“多少啊?”
“整整二十四道!”徐朗掰着手指数起来,“外商询价、找工厂报价、打样品、签合同、下订单、申请出口指标、办原产地证、开信用证、安排生产、验货、送检、报关、发货、装船......这么多环节,要不是金科长点头,光靠咱们自己跑,一年都跑不完!”
胡广生听得目瞪口呆:“我的天,这里头门道这么多啊!”
徐朗接着说:“等咱们生意做大了,以后还要卖其他东西,比如副食品。没有外贸局开的证明,国营商店根本不会卖给咱们。”
“啊?咱们还要卖吃的?”胡广生一脸惊讶。
“那当然!熊国那边啥都缺。只要能运过去,价钱能翻好几倍!”
胡广生激动得直搓手:“那咱们不是要发大财啦?”
徐朗哈哈大笑:“那必须的!好好跟着哥干,回头哥给你娶个漂亮嫂子!”
“谢谢朗哥!“胡广生憨笑着挠头,突然反应过来不对劲,“哎不对啊!你娶媳妇跟我有啥关系?你又耍我!”
“哈哈哈!”徐朗笑得更大声了。
晚上,徐朗回到思林路。他没急着上楼回家,而是拎着礼物先敲响了一楼曹阿姨家的门。
曹阿姨开门一看,差点没认出来。眼前这个穿着笔挺西装、梳着整齐发型的高个子年轻人,哪还有半点从前那个邋遢样?
“小、小朗?”她试探着叫了一声。
“是我,曹阿姨。”徐朗笑着应道。
曹阿姨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都不一样了,说话语气也客气起来:“你这是...有事吗?最近好像都没见着你?”
确实,她都好久没听见楼上的动静了。
“前几天去了趟香江办点事,刚回来,太忙就一直没回家住。汪叔叔在家吗?”
“啊?香江?”曹阿姨心里直犯嘀咕,这小子怎么跑那儿去了?但身体却不由自主地让开了门。
徐朗提着礼物走进屋,把东西放在茶几上:“曹阿姨,这是我从香江带回来的特产,给您和汪叔叔尝尝。”
曹阿姨看着眼前判若两人的徐朗,那个整天惹是生非的皮小子哪去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懂事了?她连忙摆手:“哎哟,小朗你这是干什么?都是老邻居了,花这个钱干啥...”
说着朝屋里喊:“老汪!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徐朗笑道:“这些年没少给您添麻烦,应该的。”
汪叔叔戴着老花镜从卧室出来,盯着徐朗看了半天才认出来,笑道:“这西装一穿,我都不敢认了!”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礼品,确实都是些土特产,对徐朗更多了几分惊讶。这可不像徐朗做事风格,印象中他不捣蛋就不错了,要不然街坊邻居们也不会悄悄的在背后说他和胡广生是“小瘪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