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不装了,我是你爷爷朱元璋

第315章 我不信,除非现在就能让咱和大孙说话

  “需要翻译?”

  听着新奇的语句,朱元璋倒也不是一点都不懂。

  “就和军中的密语一样,写的是这样,里面的意思确实另一种?”

  “只有懂得这个密语的人,拿到了情报后,才能知晓其中的所说,不懂密语的,只当是一封普通的信件?”

  “朱老爷果然见多识广!”

  刘大荣直拍马屁,拿起桌上一张纸,“您看看,这是我们早上刚建立联系时,收到的电文。”

  电文?

  又是一个新词。

  朱元璋看了看纸上,只见上面长长短短的横线,还有原点,完全看不懂。

  “这个东西怎么翻译?通篇都是符号,能记得住吗?”

  军中用的密语,脱胎于市井的黑话,再替换一些词加密。

  总的来说,原文还是大段大段的通顺的话语,有逻辑,只不过懂得人和不懂的人,读出来的意思完全不同。

  “记不住,我们有密码本,叫正阳码!”

  刘大荣说到,“这东西是电报房的最高机密,也是咱们这些人日夜学习的。”

  正阳码,就是林洛照搬后世的摩斯码。

  林洛为了北征万无一失,下了血本,大出血!

  电报机这种在后世不算高科技,甚至都不能算是精密仪器,但以正阳卫的技术,短时间之内是别想了,只能林洛花费巨款,从随身商城中购买出来。

  为了能直接和北方前线联系,还有一大堆的配套中继设备,花费比枪支弹药还要多!

  “唉!我就是笨得很,学不会这个正阳码,进不了电报房!”

  一旁的蓝永贞十分的羡慕。

  刘大荣以前只是个在矿上做工的小孩,下工了去学堂读书,每月挣点钱。

  前段时间,林爷成立电报房,在正阳卫中挑选有天分的人学习正阳码,不限年龄,刘大荣就是那时候被挑中的。

  在所有人中,刘大荣学的最快,记得最好,短短五天就熟练背会了一整本正阳码,第一个通过了考核。

  又用五天完全掌握了发送电报的技巧,受到林爷的看中。

  之后教授电报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等一些理论知识,刘大荣也都是学的最快的,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电报房的负责人。

  蓝永贞就没这么好运了,识字什么的,他有点基础,能学,算账也勉强,在正阳卫做个管事还能够。

  正阳码他就跟看天书一样,学了好几天头昏脑涨的。

  别说像刘大荣那样倒背如流,看着正阳码就能翻译成文字,看着文字马上就能发出电报,就算是让蓝永贞对着密码本,他也要半晌才能弄明白一段正阳码的意思,发电报更是手忙脚乱,出错不少。

  最后,连普通的电报员都没混上。

  眼看着以前被他管的小毛孩子,现在一个个都成了正阳卫的重要人物,刘大荣更是和他平级的管事,蓝永贞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只恨自己生的笨,不是读书学习的料。

  林洛常说,知识就是力量。

  蓝永贞算是小小的领略了一把这句话的含义!

  同时也暗自发誓,一定要让儿女多读书!

  “朱老爷,您看,这两个长横线,一个圆圈,对应的是正阳码上面的……”

  蓝永贞指着密码本上的字,向朱元璋介绍道。

  朱元璋也就对这些长长短短的符号有一点新鲜感,看了一会儿,笑道,“还以为正阳码是什么稀奇宝贝,原来就是用符号代替了文字,咱们大明军中,也有这样的。”

  红巾军刚起义的时候,为了发动百姓,传递信息也用过各种符号和图画。

  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认识字,符号图画通俗易懂,让人一看就明白。

  “这东西翻译成文字,还能二次加密,文字表面是一个意思,实际上有暗语,然后还可以再套,或者增加几个小标记,提高保密性……”

  朱元璋倒是滔滔不绝说起来,这个东西,他也是专家。

  “高!朱老爷说的好!”

  刘大荣和蓝永贞都竖起了大拇指,“朱老爷说的,林爷也说过!”

  “不过,电报真正神奇的地方,不仅仅在于正阳码。”

  夸赞完朱元璋,刘大荣话锋一转,“朱老爷可知,您手里拿的这份电报,是何时发出,正阳卫又是何时收到的?”

  “咱还没到记不清事,听不清话的年纪,刚才咱听得清楚,这份电文是你们早上收到的。”

  电文上的符号翻译成文字,内容很简单:中继点建立完成,一切正常,收到速回。

  “咱大孙还没走出淮北,信息传回来快的话用不了几个时辰,那这份电报就是昨晚半夜发出的。”

  半夜发出,今早收到。

  朱元璋现在接受大军和锦衣卫传递回来的消息,差不多就是这个速度。

  大孙比较能干,建立起来正阳卫的情报系统,大概也就这样吧。

  “哈哈!”

  刘大荣和蓝永贞却相视而笑,随后刘大荣道,“电报电报,若是和八百里加急一样,半夜从淮北发出,早晨在应天收到,那还叫什么电报?”

  “还不如就用八百里加急,林爷何必费大功夫培养我们?”

  “那是什么时候发出的?”

  比八百里加急快,朱元璋倒也不意外,刘大荣说的没错,大孙捣鼓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改进的。

  “有没有飞鸽传书快,安全性怎么样?”

  “比飞鸽传书更快!”

  “安全性嘛……”

  “林爷说了,除了我们正阳卫收拾的几台电报机,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收到我们的电文!”

  “朱老爷,实话告诉您,您手里的这份电文,我们什么时候收到的,就是什么时候发出的!”

  “啥?”

  朱元璋被刘大荣的话搞得一愣。

  什么时候收到的,就是什么时候发出的?

  “你的意思是,电文收发是同时的?那边发出来,这边电报房马上就能收到?”

  “那当然!”

  刘大荣骄傲的挺起了胸膛,“首发同步,这才叫电报!”

  “和咱的对讲机一样?”

  “差不多吧,不过对讲机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实时对话,电报机没有这么方便,只能传递正阳码,虽然也很快,但没有对讲机快。”

  “我不信!”

  朱元璋瞪着眼,紧紧盯着电报机。

  只听电报机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

  “除非现在就能让咱和大孙传两封电报,交流几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