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不要钱
朱焕虽然给出了全新的思路。
但对于需要贯彻下来的闫良玉来说,需要时间。
更何况他们干的,可是之前从未有人做过的新尝试。
这速度就快不起来。
朱允炆惦记着朱焕之前说过的印书之事。
偶尔会问问朱元璋朱焕的进度。
听到那书一直没成之后,心里乐开了花。
他就说嘛,连黄子澄大人都办不到的事情。
朱焕一个出身乡野的贱籍去做。
真是痴心妄想!
朱焕倒是一直不急。
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选择了闫良玉,就相信人家能把这件事办好。
每当罗贯中或者朱元璋问起,他都是呵呵一笑道:“快了,快了。”
朱元璋倒还好,十分信任自己的大孙。
但罗贯中这个四处碰壁都碰习惯了的人。
总有点患得患失。
甚至偷偷摸摸地去找过闫良玉。
“是什么事情耽搁了这样久?”
“我这书无人问津,刻印了也只是吃力不讨好。若是朱小郎君最终放弃了刻印,老朽也绝无怨言。”
闫良玉便道:“您这是想到哪里去了?咱的进度已经快要完成了。”
说着,“啪啪”几声。
在纸上印出了“朱家日报”四个字。
自从听取了朱焕所说的按照部首排列的建议。
他刻印的速度大大增加。
罗贯中盯着那四个字看了半天,眼神很迷茫。
“这字美观又清晰,具有极高的可用性。”
“只是老朽自问饱读诗书,为何从未见过这种字体?”
闫良玉便自豪一笑:“这种啊,是咱们东家自创的字体!东家这字体为其一,您这小说内容为其二,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回,书坊绝对能起死回生!”
“他说的不错。”
正说着,朱焕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看着闫良玉刚刚刻下的几个字,道:“效果确实是不错。”然后给了闫良玉一卷手稿,“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章,你可以先印刷起来了。”
罗贯中张大着嘴巴,半天回不过神来。
他以前只当朱焕是自己难得的知音。
现在看来,自己不仅是找到了一个知音。
还是找到了……一根粗大腿?
朱焕对罗贯中说:“先生,不仅是闫良玉,你也有任务。”
罗贯中茫然:“老朽不会刻印。”
“不需要先生刻印,但需要先生写一个书的简介,简介之中写出本书最大的卖点。”
“另外,第一期报纸会印发书的第一章,还需要先生在第一章的结尾增加一下下一章的预告,这样才会让读者有欲望读下去。”
“甚至先生可以根据版面修改一下分章内容,让读者对第二天的内容更加有期待值。”
罗贯中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家。
但朱焕现在是以一个商人的角度在思考这件事。
如果说罗贯中是艺术的极致。
那朱焕就想办法让人们为艺术掏更多的银子。
罗贯中愣了半天。
他以前完全没有想到。
自己的作品,竟然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刻印出!
“那这样一份报……报纸,”罗贯中艰难地把这个新奇的词汇说出,“就只刻印我的小说?”
“不,还会有其他栏目。”
朱焕张口,又是一个罗贯中不懂的新名词。
“比如时政栏目,可以增加一些国家大事,让人民都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比如科举栏目,可以增加一些状元举子、文人大儒的文章。”
罗贯中和闫良玉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震惊。
他们根本就听不懂朱小郎君的脑子里,为何会有这样奇奇怪怪、层出不穷的主意!
但直觉告诉他们。
听朱小郎君的,准没错!
……
又过了几天。
一万份整整齐齐、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已经全部印刷完成。
闫良玉干了这么多年刻工。
还是第一次做出如此让他满意的作品。
他摸着自己的成品,一时竟然舍不得拿出去卖了。
朱焕笑着把他赶走。
“元老二,何勇,你们先分别拿着三千份报纸去闹市口,一个去市东,一个去市西。”
何闯道:“我呢?”
“你就在洋底捞呆着。”
洋底捞是朱焕最先发家致富的财宝,他可不能忘记。
洋底捞不仅主打独家“火锅”,还主打“客官至上”的服务。
现在洋底捞的服务中,除了瓜子花生茴香豆等,还多了一项:
免费阅读朱家日报!
见其他人都有了工作,自己还闲着,闫良玉顿时急了:“那我呢?”
他真的很想为自己的东家做点什么!
朱焕笑道:“你就在朱家书坊里待着!”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这一万份报纸肯定马上就供不应求,估计等傍晚时分,就需要你加印了。”
安排好了别人,朱焕也没有闲着。
这第一期的“朱家日报”,他只刊登了罗贯中的小说版面。
但时间长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之前他说过要增加时政栏目,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现代早就习惯了“政务公开”、“媒体监督”,但这可是在明朝,哪有这么平等的意识。
想要办到这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元老二领了报纸去卖的时候。
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
这可是报纸啊,上面印刷的可是字啊。
现在人的识字率可不高。
就拿他自己来说,也不过勉强认得几个字,可以算一句文盲。
朱小郎君这次真的能带着书坊起死回生吗?
但转念一想,他跟着朱小郎君这么久了。
哪一次朱小郎君不是战无不胜。
也就放下心来。
元老二站在那里半天,本来无人问津。
突然来了一个士子。
本来只是往他手里瞥了一眼。
然后惊呼一声,又倒退了回来。
“这是什么字体,怎么这样美观,清晰?”
元老二支支吾吾说不上来,但那士子也不要他回答。
“你是卖这个的吗?我买一份回去研究研究。”
这种字体要是应用到了科举之上。
绝对能够赢得考官的好感。
元老二道:“不要钱。”
“不要钱?那我要十份。”那士子大喜,正准备多抓几份回去临摹临摹,被元老二拦住了。
“我东家说了,虽然免费,但一人只能拿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