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家父永乐,四龙同朝

第277章 郑和再次下南洋

  李明轩拥护建文帝,但是他的心思隐藏极好。

  而朱棣和建文帝解开心结,建文帝离开中原去了南海一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李明轩自然也不知道此事。

  对外传言是建文帝失踪,李明轩一直认为,朱棣杀了建文帝,所以时刻都想除去朱棣。

  不过眼下这消息并不算确凿,证据无法定李明轩的罪,洗清朱高炽清白。

  但这个消息也可以去跟朱棣复命,接下来如何定夺,就看朱棣的了。

  ……

  “父皇,经过多方探查,这内奸正是贵州布政使李明轩。”

  听到这个消息,朱棣蹙额沉默了片刻。

  “这李明轩是建文帝的拥护者,或许他认为我秘密杀了建文帝,并不知我跟建文已经和解,也不知建文帝已经不想当皇帝。”

  “可惜从来都不缺愚忠和野心的人。”

  朱棣此话,不知是有感而发,还是说给朱高烨听。

  “接下来还请父皇定夺。”

  “李明轩这人是难得拥有大才的人,可惜不愿归顺于我。”

  “这事咱知道了,还太子清白一事容我再想想。”

  朱棣说完,就沉默下来。

  “是,父皇!”

  朱高烨退了出去,这件事情暂告一段落。

  但是还太子清白一事却是当务之急,需要尽快解决。

  至于要怎样处理李明轩就不是朱高烨的考虑范围。

  还太子清白也简单,虽说外界谣言四起,都在传朱高炽是叛徒,但事情的起因是锦衣卫把太子太保给抓了。

  只要释放太子太保,那么谣言也就不再成立。

  可释放了太子太保后,又有人将矛头指向朱高烨,说他做事欠考虑,太过年轻,甚至还有人说他也想谋权篡位。

  朱高烨对于这些谣言付之一笑。

  朱高炽觉得是自己那天的坦诚感动了朱高烨,还特意带了礼物过来道谢。

  远在封地的朱高煦得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他没想到,朱高烨跟朱高炽关系那么好了。

  那样一来,实现他的计划难度就更大了。

  接下来几日,朱棣一直没有处理李明轩。

  国事上也没有大事发生,可是朱棣却始终郁郁寡欢,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直到今日早朝时,朱棣突然让郑和第二次下南洋。

  这件事情,朱棣没有跟任何人说起,似乎是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

  至于为何让郑和再次下南洋?除了朱棣自己没人知道他的真实用意。

  但此事让文武百官背地里暗自议论,可是说来说去也没有得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不过,朱高烨心里也有些猜想。

  朱棣这次让郑和再次下南洋,自然不是像朱棣口头说的那样,让郑和扬大明国威。

  扬国威的事情一次已足够,无需再做第二次。

  所以朱高烨猜想朱棣可能是让郑和去找建文帝。

  但这件事情为何朱棣不想公开来说,朱高烨也猜不出缘由。

  总之这件事情跟朱高烨关系不大,所以他把重心又投入到一些发明中去。

  若是能够打造出AK47,那现在的大明才能做到真正无敌。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盘旋许久了,但局限于现在的技术不够纯,就炼钢这块就非常困难。

  其中还有一件事是,朱棣亲自监斩雅丽孛儿。

  斩杀雅丽孛儿那日,刑场上人山人海,仿佛过年般热闹。

  朱棣亲自宣读雅丽孛儿的罪状。

  所有人听了都议论纷纷,鼓掌称快。

  大明建国以来,各个皇帝都想方设法治理大明,国泰民安。

  却在大明进入盛世时,草原逆贼犯上作乱,竟然犯下如此危害大明的事情,自然引发了民愤。

  幸好朱棣安全归来,不然大明陷入内乱受苦的还是百姓。

  处斩雅丽孛儿声势极大,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大明周边蠢蠢欲动的国家。

  朱高烨也想有机会征战沙场,替大明开拓疆土。

  但现在时机不成熟,周边并没有国家有异动,没有理由的出兵,肯定会引起天下人不满。

  长此以往自然会让周边国家对大明群尔攻之。

  即使大明兵强马壮,拥有先进的武器,将士们也骁勇善战。

  可毕竟寡不敌众,终归应接不暇。

  这段时间朱棣用两件事情来转移众人对内奸的关注。

  一件是让郑和第二次下南洋,另一件就是斩了雅丽孛儿。

  由此可见,他对李明轩的袒护。

  但是李明轩并不领情,他并不知自己的事情已经败露,认为朱棣和满朝文武都还蒙在鼓里。

  朱棣接二连三以商量国事为由宣他进宫,他都称病闭门不出。

  终于在今日早朝时,朱棣说他会亲自去探望李明轩。

  想不到下午李明轩就一脸苍白地进宫提出要告老还乡。

  朱棣自然拒绝。

  但李明轩突然转变的态度,让朱棣也没办法继续宣他进宫议事。

  对于李明轩这三朝元老这么固执的态度,朱棣心中无奈,却又舍不得杀了他。

  这也更加坚定了朱棣让郑和下南洋去找建文帝。

  但是这事让文武百官心思各异。

  频繁地有人上奏说李明轩罔顾人臣之礼。

  朱棣起初还能置之不理,可随着弹劾的奏折越多,甚至都有人猜测,内奸就是李明轩,而且还在朝堂上公开询问此事。

  恳请朱棣尽快查出内奸,也好还朱高炽一个清白,让大明子民及文武百官安心。

  事到如今,朱棣再也压不住。

  朱棣于是召朱高烨进宫,商议寻找一个应对之策。

  最后朱棣接受朱高烨建议,事已至此,只能公开李明轩所做的事情,并将他软禁起来,

  这样既能堵上悠悠众口,也能留下李明轩。

  于是过了几日,当有朝臣又询问朱棣内奸查得如何时。

  朱高烨挺身而出。

  “父皇,经过锦衣卫这段时间的明察暗访,终于查出了事情的缘由。”

  这话一出,朱棣故作惊讶。

  满朝文武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众人都很高兴,终于查出了内奸,想来那人下场,不能好了。

  “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

  “回父皇,此人正是贵州布政使李明轩。”

  听到这个名字,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

  “没错吧,我就说那老家伙有问题,皇上继位后那老家伙处处刁难,根本不敬重皇上,现在又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这回看他怎么办?”

  “我就说他为何突然间就要告老还乡,原来是唯恐东窗事发,看到自己没有捞到好处,心虚想跑路。”

  “李明轩大人虽然忠于先帝,但也从未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想不到这次……他简直糊涂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