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39章 多喝热水

三国:家父刘阿斗 蜀道衫 2846 2024-11-15 08:02

  信息,从来都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

  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直接点明掌握敌人信息的重要性。

  而到了刘瑶穿越之前的现代战争中,几个电台,几个情报人员,甚至就能左右一场战役的胜负。

  刘瑶深知掌握信息的作用,他刚穿越时,就注重对关键情报的搜集。

  像对如孟获这样的南中官员的监视,对越巂郡舆图的勘划,都是非常到位的信息工作。

  尤其是策反了魏常和魏伏二人,更令刘瑶能深度了解魏狼的北徼捉马部落在越巂郡的详细情况。

  包括他们占据的县城,以及兵力大致部署。

  在刘瑶所掌握的信息中,潜街县因为紧临汉军控制的安上县,已被魏狼重点派兵把守。

  如今这群蛮族“重兵”不战而逃,显然是有猫腻。

  肯定是在前面设好了包围圈,就等着自己入套。

  而从上学时读的各种战争小故事里,刘瑶也知道有一种先弃城而逃,然后再利用地道等设施,趁夜暗中潜回城中搞偷袭的诡计。

  所以,他建议派人清查县城的每一处角落,防止这种偷袭发生。

  但张嶷哪知道刘瑶的故事,他只以为这位安定王是天降奇才,生来就会用兵。

  “殿下英明,卑职这就安排人手去做。”

  张嶷喜滋滋领命离去,他为季汉能有如此英明聪颖的上层人物而感到欣慰。

  刘瑶也没闲着,他亲自带人去搜查潜道县的大街小巷。

  正当搜完整个北部县城之后,刘瑶忽见一人急匆匆迎面而来。

  他认得此人,正是张嶷麾下的那名杨姓都尉。

  “参、参见殿下……”杨都尉双手捂着肚子,细声细气打了招呼,快步往茅厕跑去。

  刘瑶一皱眉头,心里却没多想,与对方点头示意后,继续往别处巡逻。

  可没出几步,迎面又跑来三五士兵,同样都是紧紧捂着肚子。

  刘瑶暗道不好,这些人该不会是中毒了吧?

  虽然朝廷特意选择春季出兵,避开了暑热之季,但南中各地毒瘴繁多,很难确保士兵们的健康安全。

  “走!跟我看看去!”

  刘瑶连忙带着手下亲随,跟在那些捂着肚子的士兵身后。

  这时,从茅厕里已经有几名士兵晃晃悠悠走了出来。

  他们彼此搀扶,面色蜡黄,脚下更是像喝醉了一般踉踉跄跄。

  “尔等这是怎么了?”刘瑶关心询问。

  见是安定王,众军士本想施礼,却实在使不出力气来。

  一个尚有些精神的士兵连忙回答:“殿,殿下,我们怕是得了下利之症。”

  “下利”便是痢疾。

  “你们刚才吃了何物?”刘瑶首先怀疑他们食物中毒。

  “没,没吃东西,我们只是到河边饮水,回来,回来就腹泻不已。”士兵的语气十分艰难。

  “饮的是河水?”刘瑶的心瞬间放下一大半。

  既然是流动的河水,那就可以排除被魏狼故意下毒的可能。

  既然如此,八成是河水细菌太多,导致士兵们得了痢疾。

  “快,让陈屯长带人过来。”刘瑶吩咐手下回去摇人,同时安排这些士兵寻了个温暖之处躺下休息。

  不久,名叫陈因的屯长带着近五十名军卒赶了过来。

  他们都是成都大姓陈家贡献给刘瑶的部曲。

  陈家世代经营药材生意,他们的族人仆从也多多少少明白些医理。

  刘瑶索性直接将陈家的五十人组成季汉第一支专业军事救护队。

  这些人的水平与真正的医工无法相比,好在刘瑶教会了大家如何迅速止血、如何清理包扎伤口、如何避免细菌感染等简单的战场救护知识。

  刘瑶穿越前是学习机械工程的,本不懂这些医学知识。

  但他曾经是个人见人嫌,狗见狗烦,大鹅看了都胆寒的顽皮小男孩。

  所谓久病自成医,在治疗小儿跌打损伤方面,刘瑶可算是经验丰富。

  而这些经验,正是冷兵器战争年代最能用得上的。

  不多久,屯长陈因带着五十名救护队员赶到刘瑶身边。

  此时,包括杨都尉在内,刘瑶已将数十军卒妥善安置在一间广阔民房内的干软草席上。

  而一旁的几只行军铜釜内,正咕嘟咕嘟烧着热水。

  古人因为缺乏燃料,很少能喝上煮沸之后的水。

  未经高温杀灭的病毒、细菌也就随生水一起进入体内。

  真正做到了病从口入。

  所以刘瑶给军士治病之前,首先要让他们能够喝得上热水。

  多喝热水,这句在后世饱受女友嫌弃的直男言论,在三国时代却是能大概率避免生病的真理。

  刘瑶还特意放了一些盐巴进去,补充那些拉肚子士卒们失去的电解质。

  士兵们虽还有些腹痛,但喝了热盐水之后,气色明显好多了。

  “快取些治下利的药。”刘瑶出兵前,早让陈因做好准备,随军物资里就有大量的白头翁。

  白头翁是一味治疗痢疾的良药,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便有记载:“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陈因连忙招呼手下救护队就在庭院里熬制白头翁汤,刘瑶则亲自带人给患病的士卒们喂药。

  木制的汤匙递到杨都尉面前,这位心高气傲的士族子弟,终于忍不住哽咽起来。

  “多,多谢殿下救治……”

  他从军多年,从未遇到过如此感人的救治场景。

  统帅亲自喂药不说。

  就连照顾患者的医护人员,竟比患者数量还多。

  杨都尉本以为刘瑶就是个前来刷蛮族经验,到战场镀金的皇二代,没想到他竟能如此体恤士卒,与大家同甘共苦。

  在重视德行的汉代,这才是真的名士风流!

  是我看错他了。

  是我看错他了啊!

  杨都尉为自己之前对刘瑶的轻视懊悔不已,若非已经拉得没力气了,恨不得当场抽自己两个耳光。

  刘瑶看着这位备受感动的都尉,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次士兵痢疾的救治,不仅锻炼了救护队伍,还让他在军中刷了一波好感。

  又是双赢。

  众士卒服用后,又在救护队精心照料下,不到傍晚,便有几个身强体壮的就恢复如初。

  军士们的异常,也惊动了张嶷。

  他刚处理完军务,听说有将士得了痢疾,急匆匆赶了过来。

  见在刘瑶的主持下,病患被治疗和照顾得非常好,张嶷长出了一口气。

  同时也暗自庆幸,没把刘瑶留在安上县,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这位藩王或者打仗不行,但搞后勤还真是一把好手。

  看到张嶷赶来,刘瑶放下药碗:“斥候那边有消息吗?”

  “有!”张嶷连忙点头,“斥候在马湖县郊外一片密林里,发现了魏狼的伏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