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

第78章 铮铮之言,终遇明君

  杨震脑中一阵嗡鸣,他内心也是不由得紧张起来。

  前脚天子刚说完世家,后脚便直指弘农杨氏。

  意欲何为?

  难道要拿我杨震开刀?

  这一连串的疑问最终在他的脸上不断放大,漾出了一丝丝惶恐之色。

  “陛下,臣虽为弘农杨氏出身,但一心为汉,不敢有半分私心。

  我弘农杨氏虽然宗族昌盛,但却一直名声颇好,从不祸害乡里,欺压百姓,郡县灾祸之际,族中更是响应朝廷,赈济灾民,还望陛下明鉴!”

  杨震俯首,一番言辞,十分诚恳。

  刘隆听罢,也是一笑。

  “难道朕刚才说的话太过直接,吓到了他......”刘隆嘴角一笑,也是干咳了一声:

  “先生多虑了,朕并无其他意思。弘农杨氏拥护朝廷,忠于汉室,这一切朕和太后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怎会不知你之一族的忠心。”

  杨震缓缓抬起头,脸色缓和了许多,对着刘隆一拜。

  “先生乃是大儒,名声远扬,朕自小在宫中便知道您‘四知先生’正义言论,您是真正的儒士,有一颗赤诚的士子之心。”

  这一句话,是面前天子的认可。

  灼灼之言,烙印于心。

  杨震的眼眶红了,他从没想今日一面之缘的天子,竟给了自己这么大的尊崇和认可。

  “陛下......”

  “先生不必如此,今日朕留下您,是有一事向您真心请教,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刘隆说完,对着杨震略微施礼。

  “陛下万万不可......请您示下,下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震惶恐,急忙低头说道。

  邓骘在一旁也是内心愕然,他想不明白到底有什么事情让天子如此礼贤下士。

  但,这一刻,他倒是觉得自己的这个小外甥很是厉害。

  三言两语之间,就让他好不容易才请过来的大儒俯首。

  “看来陛下在宫中倒是跟着妹妹学到了不少,人虽小,但处事方面颇有她的影子......”邓骘内心感慨。

  此刻,刘隆站了起来,走了下去,径直走到了杨震的身边,坐在了其旁的椅子之上。

  “先生,你刚才所说字典一事,正好说到朕的心坎之上了。但这件事情,朕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刘隆望着杨震,眼中满是坚定,问道:“先生,您可知为何?”

  杨震没有半分犹豫,立刻回道:

  “陛下之心,乃是包藏天下,福佑天下士人。您想要通过字典以及纸张,为天下千万百姓打开一条上升的渠道。”

  刘隆摇了摇头,笑道:“看来先生还是不想与朕说内心的真话啊......”

  “陛下,下臣不敢有半点隐瞒。臣内心确实有一件事情思量已久,但唯恐损伤朝廷之威仪,不敢轻言!”

  “先生不妨大胆直说,今日我舅舅在此见证,无论先生言语如何激烈,今日朕都赦免无罪。”

  邓骘闻言,也是立刻说道:“伯起,陛下金口玉言,你且放心就是。”

  杨震深吸一口气,当下便说道:

  “陛下,臣觉得如今朝廷的察举制度,举孝廉入仕颇为不妥,不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司隶郡州,举荐的人之中浑水摸鱼不在少数。”

  “这些人由于家族背景,亦或是儒士之间的利益关系,轻而易举便可入朝为仕。

  一旦官居要职,碰到那些毫无真才实学,只会装模作样之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忠义之言呐!

  听闻杨震之言,刘隆内心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世家子弟,当着他的面,能说出这样一番话语,那真可谓是‘士’子之心。

  此刻,他更有把握交代自己心中的一些计划。

  刘隆一把抓住杨震的双手,带着激动的语气说道:“先生铮铮之言,实乃让朕感动不已。朕今日能遇见先生,听君之言,一时间茅塞顿开。”

  这一刻,杨震也是内心激动,他感受到了眼前天子的真挚。

  “先生,朕要推广纸张以及字典,也正是为了之后弱化察举制度提前做准备,我大汉天子千万之人。

  朕相信有志之士不在少数,治国之才也是多不胜数,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途径。”

  “民众开智,学得文字,习得经书,那么只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总归有一天将会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为朕用有,为朝廷所用。”

  “到那时,选贤任能,剔除庸才,廓清寰宇,如此我大汉江山才能昌隆永盛!”

  这想法,刘隆很早就已经思考。

  对抗世家的掌控,当需选拔一股独立于世家之外的一众士子。

  例如提拔一些寒门弟子,亦或是一些忠于朝廷地方豪族,培养起来,与世家分庭抗礼,渐渐弱化其力量。

  如今,虽说边境外患,科举制度不宜提出,但是只要是经书知识能够突破世家的阻挠,那便是走出了一大步。

  因此,无论如何,刘隆都要将纸张和字典传播于天下!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钱!

  朝廷虽然凌驾于世家之上,管理天下州郡,但前提还是得有钱。

  这一点,纵观历史,刘隆看的透彻。

  杨震听完之后,沉寂的内心燃起了曙光,更是有了一个判断。

  当今天子内心暗藏大志,不可多得。

  那一日,当他得知洛阳城中流传的《天子赋》竟是当今天子之作,感受到其诗赋之中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便心生向往。

  今日两人心神交流之后,天子的身影在他的心中又是无限拔高。

  感觉,对上了!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让人甘愿追随的心中最原始的冲动。

  有先君之明亦有先大夫之肃。

  明君之于士子,犹如甘露之于久旱。

  昔日姜太公年近八十遇周文王,后辅政周武王,灭殷商立大周;百里奚七十岁得秦穆公之重用,成为宰相,终助弱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他弘农杨震,虽不如两位大贤,但等了五十年,今日终于也是迎来了一位思想上与他不谋而合之明君。

  虽贵为世家之子,但他更是士子,心里装的是这煌煌天下!

  种种一切,让他难以掩饰内心之激动。

  “陛下之言,杨震钦佩不已,如此步步为营,进行下去,我大汉终有一天将会更上一层,在您的带领之下迎来新的辉煌!”

  这一刻,邓骘也是终于明白了天子今日来的真正目的。

  听着两人的交谈,他也是不由得内心一震。

  汉家君王,为了世家问题历经几代,终没找到解决之法。

  如今,这位小天子,竟然又着手考虑世家问题,这不免让他内心愈发的佩服。

  站在他的角度,世家也是一个阻碍。

  因此,天子的想法与他的利益是出奇的一致。

  “看来这个小外甥,我得多多重视了......”

  这时候,刘隆依旧紧紧拉着杨震的手,认真说道:

  “如今,朕迫切想要将纸张传于天下,相信先生早已经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但这一切还需要先生之帮助......”

  “陛下指的是世家问题?”

  杨震何其聪明,刚才刘隆的一番言语,他就已经明白了一切。

  “正是!不知先生觉得如何?”

  刘隆说完,内心很是期待,看向了杨震。

  他也想看看,这位大儒对于如今天下世家的问题内心到底有何见解,也许自己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

  昨天有事,来不及更新,诸位见谅。

  今天回来晚了,只能一更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