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七国之战收官!(一)
...
长安城皇宫!
“捷报!”
“捷报!”
一声声捷报,让守卫宫殿的军士身心一振,不由自主的抬头挺胸,心中对大汉朝的忠心更加坚定了起来。
护送军报的士卒一路畅通无阻的到达了宣室的殿门口,中常侍春陀接过后就急匆匆的进了大殿,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表示着想要把这让人高兴的捷报第一时间交到皇帝刘启手上。
“齐国在栾布和平阳侯曹奇驰援后得救,齐王畏罪自图,齐地其他反汉藩国先后被弓高侯韩颓当平定,赵国被栾布和郦寄平定,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先后自图,昌邑之战,吴楚大势已去!”刘启逐字念着捷报上的内容,
脸上的笑容非常灿烂,刘启念完后,说了几个好字,
“好!好!好!”
一旁的春陀跟着高兴,
“陛下,诸藩国大势已去,只待拿下楚王刘戊和吴王刘濞的项上人头即可最终结束!”
“提心吊胆这么久,终于能看到尾了,朕很是高兴,去东宫,把这好消息告诉太后!”刘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告诉窦太后此时的战果,
刘启的心中非常激动,他想早点告诉窦太后,也是想要证明自己,
他一边走,一边心中暗道‘先帝,削藩我做到了,虽然有些波折,但结果达到了!你看到了吗?’
刘启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东宫,有话说心情激动之时,步伐也会跟着快一些,
“太后!太后!”刘启一进门就朗声高喊,
正在殿内闭目养神的窦太后听到有人高声喧哗,眉头一挑,“何人殿外高声喧哗?”
一旁的婢女循声望去,看见了刘启的身影,忙道:“太后,是陛下!”
“当了皇帝,连规矩都忘了,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事情让他那么高兴!”窦太后闻言后,略有不喜,
说到底还是亲疏之分,窦太后到如今虽然没有再提皇位继承人一事,但对刘启还是有一种天然的生疏感,虽然都是亲生的,但心里总是不能真正放下阻隔,
诸王反叛,那是大汉皇室生死存亡之际,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共度难关,顾不得说什么谁当皇帝,
可是现在大汉朝廷的危机逐渐减小,人一旦松懈,就会想东想西的,
刘启大步流星的进了殿内,一眼就望见端坐上首的窦太后,上前行礼道:
“皇儿给太后请安!”
窦太后点了点头,直接就问起了刘启刚刚怎么回事,
“皇儿,刚刚为何在殿外高声喧哗?”
刘启这会正高兴,没听出窦太后话里的意思,行完礼后就来到了窦太后的近前道:
“母亲,周亚夫部传来捷报,昌邑一战,反王大势已去,赵国、胶西国、胶东国、淄川国、济南国先后平定!”
窦太后听到诸国之乱已经大部分平定,纵然双目不可视,也能感觉到其中焕发出神采,刚刚还有些不悦的心情横扫一空,
窦太后高兴的伸出手想要去抓住刘启的手,“好!好!这些反王一个个都得为此付出代价,先帝在天之灵,也能稍稍安心,启儿!”
刘启伸出手抓住窦太后的手,脸上的笑容更甚,
“母亲,您说!”
窦太后的左手拍打着刘启的手背,这一刻,她似乎觉得自己好像从没有正视过刘启,‘削藩’乃是高皇帝之始就面临的问题,后面几位皇帝也是不断的重复安置流民、富国兴邦、强兵制藩等几个问题,
都没有真正对藩王下刀子,因为他们都知道对藩王动刀子会是什么后果,
阴差阳错,在晁错的建议下,刘启真就对藩王动了刀子,一个是臣子太想进步了,一个是皇帝太想进步了,
导致整个大汉国都想进步,
藩王一反,让整个汉室皇朝都是胆战心惊的,生怕不能度过难关,
这一战打起来才发现,朝廷觉得自己打不过却打过了,反王觉得自己打得过却打不过,
数十万大军堵在睢阳浪费时间,胶西等国也没打下齐国,赵国基本就没参与,刘遂还联合了匈奴,想要他们出兵,可邯郸被围到被破,整个过程都没有出现匈奴士兵,
一切都是命数,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正如窦太后所学的黄老之学,有为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件事情在别人眼里是可为,在别人眼里是不可为,做错了,就要受到惩罚,
从《削藩策》颁布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窦太后回想起来却恍如昨日,亦如昨日才见世间不过你追我赶,今日就是一般黑罢了,
“启儿,此间事前我等坚决不同意削藩,诸位先帝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削藩的好处,而是清楚他们的过程太过艰辛,怕大汉江山毁于一旦,在自己手上覆灭,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藩王们也觉得汉室朝廷不会把他们怎么样,愈加放肆,说句好笑的,不知道是说你胆子这么肥还是你真的楞,敢对藩王动刀子,好在现在局势对朝廷来说还不算太差,你也算是走到了这一步!”窦太后缓缓说道,
刘启闻言低头没着急回应,心中暗笑道:‘我胆子肥不肥不知道,但我应该不楞吧!’
看着自己的母亲,刘启轻声道:“母亲,总得有人迈出那一步,总得有人要流血,我只不过是恰好走到了这一步罢了,我不比先帝们多多少聪明才干,甚至比先帝们还要差,我只是想让后世子孙驱逐匈奴时更加轻松!”
一番话让窦太后感触良多,流民、削藩、匈奴,这三个目标是目前大汉朝的百年目标,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前两个阶段来回反复,始终不见效果,如今削藩这一步也算是有些进展了,
文帝时期晾了贾谊那么久,不是他不想削,而是不敢,现在刘启直接把大部分有心之人都弄得跳了出来,想想感觉也是有些意思,
“好!好!我大汉天子,当有无畏之心,亦应有造福后世子孙之顾,虽为皇帝,但先为人!”
刘启一听,侧目望向自己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再看母亲的头上似乎又多了一些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