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万历革新

第62章 李昖的野望

万历革新 错觉与茄子 3486 2025-05-28 00:41

  方逢时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他略带不解地问,“臣闻陛下似亦有旨意,欲调遣朝鲜国出兵,似有许其向北拓境之意?”

  他眉头微蹙,“陛下,朝鲜乃我朝内藩,向来唯天朝马首是瞻。若要其出兵襄助,只需下一道谕令便可,其国主李昖断不敢不从。当年成化犁庭,先帝亦曾下旨调其出兵,其王初时虽有犹豫,然天威之下,最终亦不敢违逆,即刻发兵数万配合。如今大明国威更盛,朝鲜之力反不如昔,何必再以疆土相许,徒增其野心?”

  方逢时对朱翊钧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对于皇帝很多想法颇为无奈,让朝鲜出兵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可问题是,朝鲜虽然看着忠顺,但是其在东北和辽东争夺女真各部的宗主权以及人口的时候,可没有怎么犹豫过。

  “因为我是穿越者,整个东北都给朝鲜又能如何?没几年朝鲜就要被日本吊打,到时候朝鲜在东北地区吃多少地都得给大明吐出来。”

  “甚至,朝鲜这个国家能不能在战后继续存在,都要看他心情。”

  朱翊钧心中自有盘算,这是一石数鸟之计。

  在他看来自己这不是便宜朝鲜,自己这算配合小弟一起吞地,之后小弟的地也是自己的。

  甚至小弟还可能帮着自己改土归流,帮自己在女真的地盘上建立要塞,开垦农田。

  到时候大明再接管,不知道能省多少钱。

  但这些,自然不能对方逢时明言。

  于是,他换上了一副深思熟虑的表情:“老方此虑,亦有道理。然朕准其向老土部、兀狄哈部拓境,非是无因。”

  “其一,老土部、兀狄哈部本就桀骜不驯,常与建州互为犄角,袭扰我边民,其距我朝边境尚远,然距朝鲜咸镜道却近在咫尺。令朝鲜北上剿之,亦是为我朝分忧。”

  “其二,朝鲜自我朝开国以来,尚算恭顺。此次调其出兵,不能总让藩邦只出力,而无半分实惠。些许土地之赏,亦是笼络人心之道,可激其用命之心。若无好处吊着,其出兵怕也只是敷衍了事,于战局无益。朕许其拓境,那李昖为图实利,必然会倾力以赴,不敢怠慢!”

  “其三,也是最要紧的。”

  朱翊钧语气加重,“老方,你不可将朝鲜与蒙古、女真相提并论!蒙古、女真皆是塞外游牧、渔猎之民,逐水草而居,其势可东可西,其祸可南可北,难以掌控。然朝鲜则不然,”

  朱翊钧用手指点了点桌案上的茶碗。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国三面环海,北面又与我朝疆土接壤,纵使其国力稍强,亦在朕股掌之间。较之那来去如风的蒙古铁骑、桀骜难驯的女真诸部,朝鲜终究更好驾驭得多!”

  此言一出,方逢时彻底无话可说。

  .......

  “小邦领旨。”

  朝鲜国主李昖恭敬的从天使接过了圣旨。

  李昖对着一旁的侍从试了一个眼色,其人拿出了锦盒递给了一天使。

  那天使将锦盒不着痕迹地收入袖中,脸上那温和的笑容也真切了几分。

  他清了清嗓子,对李昖说道:“对了,咱家离京之前,天子还特意交代了一番口谕,让咱家务必亲口转达给殿下,方才只顾宣读圣旨,险些忘了这桩要事。”

  李昖闻言,心中更是庆幸自己方才出手大方,连忙再次躬身,恭敬道:“天使请讲,小邦君臣,洗耳恭听圣训。”

  那天使收起了笑容,整顿仪容,神色变得庄重肃穆,缓缓传达口谕:

  “朕闻朝鲜国素来恭顺,忠勤王事,朝贡不绝,克守藩臣之礼,朕心甚慰。忆昔成化年间,朝廷征讨建州女真,尔国亦曾奉诏出兵,襄助大明平定边患,此番忠义,朕与朝廷皆未曾忘怀。”

  “今建州余孽复又滋生事端,屡犯边境,侵扰辽东,朕已决意再兴王师,犁庭扫穴,以靖边疆。念尔国与建州接壤,唇齿相依,望尔能体朕心,再发精兵,助剿叛逆,共安东北。”

  “尔国既如此忠顺,朕亦绝不亏待。那辽东边外老土部、兀狄哈部女真,向来与尔国北部疆界邻近。朕今日特降恩旨,准尔朝鲜国,日后可相机进取,于老土部、兀狄哈部所据之地,开疆拓土,行‘宗主’之权,以彰尔国襄助王师之功,亦为尔国北境屏障。望尔国君臣,能感念天恩,恪守臣节,永为大明东藩,共保海疆万世太平。”

  跪在地上的李昖原本只是恭敬的听着,但当他听闻这后半段口谕,尤其是“许你国在老土部、兀狄哈部之地开疆拓土”一句,心脏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心中狂喜之情冲遍全身。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开疆拓土?!

  大明天子竟然准许朝鲜北扩了?!

  这可是朝鲜历代先王梦寐以求的事情。

  他强忍着激动得发抖的身体,连忙率领群臣再次叩首谢恩,声音都因激动而变了调:“小邦君臣,叩谢天子浩荡皇恩!天恩深重,无以为报!小邦定当倾国之力,助上国扫平建奴!万死不辞!”

  他大喜之下,连忙再次吩咐左右,务必将天使一行人奉为上宾,好生伺候,绝不可有半分怠慢!

  待送走了天使,李昖立刻召集议政府及六曹堂上官,急赴便殿议事。

  所谓“六曹”,便是朝鲜仿照明制六部所设的官署(吏、户、礼、兵、刑、工),只是为示尊卑,不敢用“部”字,故称“曹”。

  大殿之上,朝鲜国主李昖重复了一遍大明天子的口谕。

  当大臣们听闻那“准许北扩”的口谕之时,整个大殿瞬间沸腾。

  “天子圣德!天子圣德啊!”

  兵曹更是激动得连连欢呼。

  二百年了!自太祖开国以来,朝鲜便如同被大明牢牢钉死在这半岛一隅,动弹不得!

  北望女真,却只能隔江兴叹!这二百年‘困守方隅’之苦,今日终于看到了尽头!

  君臣上下,谁不渴望开疆拓土?

  二百年啊!!!

  一个宅男在家待几年就要精神不正常。

  一个国家当二百多年的宅男,整个朝鲜国都接近疯狂。

  他们君臣也要快疯了。

  这些年屡屡向大明积极进贡为的是什么?

  就是让大明放心自己,对于东北女真各部不要看得那么紧。

  自洪武以来,大明就对朝鲜万分警惕,外交上动辄恐吓、威逼。

  辽东地区更是对朝鲜严防死守,朱元璋深深的相信一件事情。

  那就是朝鲜可以随时武装十多万军队进攻大明的辽东地区。

  不仅如此,还强令朝鲜进贡马匹。

  从一开始的几十匹马,到后来的几千匹马,宣德、正统年间更是有一年进贡上万匹马的记录。

  这是个什么概念?

  俺答封贡的前几年,边地马市也不过几千匹。

  以至于到了现在,朝鲜终于不用进贡马匹了,倒不是他们敢于拒绝大明了。

  而是因为朝鲜也养不起马了。

  种马也没有多少了。

  以至于无马可进。

  历代朝鲜兵曹只能眼睁睁看着朝鲜国内日渐无马,骑兵衰落,武备松弛。

  这些年,朝鲜因为对大明历年进贡,已经陷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自己弱,所以要进贡。

  因为要进贡,所以自己更弱。

  除此之外,朝鲜因为不能扩张还有严重的内部矛盾,那就是土地问题。

  人口在增多,但是土地却没有增加,偏偏朝鲜地方也不大,山地还不少。

  这导致地方存在严重的贫富矛盾。

  户曹思虑一番后,抚须进言道:“上国天子恩准我国北拓,实乃千载难逢之良机。然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全力襄助天朝,打好这征伐建州之战。务必精选锐卒,备足粮草,令大明君臣见我朝鲜之忠心与实力。待建州平定,北拓之事,必然水到渠成。”

  其余大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是极!不可因小失大!先助上国打赢此仗,坐实了这‘开疆拓土’的恩赏再说!”

  大家都不愿因急于扩张而触怒大明,葬送这来之不易的机遇。

  李昖见众意已决,当即拍板:“好!爱卿所言甚是!传令,即刻点选精兵三万,备足三月粮草,务必与辽东明军协同进剿,不得有误!万不可在钱粮上有所短缺,以免与辽东边军产生嫌隙!”

  众臣闻言,皆山呼“主上圣明!”

  李昖听着臣下的恭维,脸上不禁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他或许将会成为朝鲜第一位开疆扩土的君王。

  即使开国太祖也不如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