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1977之南下北上

第106章 春耕

重生1977之南下北上 江月秋水 2999 2025-05-20 16:09

  年过完了,天气也就跟着逐渐暖和起来。

  惊蛰的日头暖烘烘地照着和平乡中心小学的后操场,向阳坡的积雪化成了细流,在田垄间冲出几道蜿蜒的小沟。

  陈志飞蹲在试验田边上,把手指插进解冻的泥土里。黑褐色的泥浆从指缝间溢出来,还带着冰碴子的凉意,冻得他指尖发麻。

  “陈老师!陈老师你快看!”

  范招娣光着脚丫跑过来,蓝布裤腿卷到膝盖,露出冻得通红的小腿,上面全是泥点子。

  她怀里抱着个豁了口的瓦盆,里面泡着的土豆种已经冒出白生生的嫩芽,在水面上晃晃悠悠的。

  “我们招娣果然是最棒的!”

  陈志飞竖起大拇指,看见小姑娘辫子上的红头绳沾了泥水,在阳光下像朵颤巍巍的小红花。

  范招娣得了夸奖,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俺娘说,泡种子要用温水,俺烧了三次才不烫手哩!”

  陈志飞揉了揉她枯黄的头发:“去,让大家按照老师教的,一点点把种子撒到地里。

  他指了指远处排成一排的同学们,“记住,要头朝上。“

  扎着冲天辫的小姑娘立刻挺直腰板,像接到光荣使命似的敬了个少先队礼。

  她转身跑向同学时,补丁摞补丁的裤脚甩出几滴泥水,落在新翻的泥土上。

  操场东头的试验田里,二十几个孩子像小蚂蚁似的排成排。

  戴春玲挽着藏蓝色裤腿站在垄沟里,正教他们用麻绳拉直线。

  这个城里来的女知青,那双原本拿粉笔的手,现在握着镐头把儿,掌心磨出的血泡结了紫红色的痂。

  “往左点!再往左!”

  戴春玲嘶哑着嗓子指挥,额前的刘海被汗水黏成绺。

  她弯腰时,后腰露出一截秋衣,已经洗得发黄。

  陈志飞记得这件秋衣,去年冬天学校发取暖煤时,她把自己的那份让给了住宿生。

  这些,中心小学的师生都看在眼里。

  “都看好了!”

  另一边传来周向东洪亮的声音。

  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抡起镐头,黝黑的膀子肌肉虬结,棉袄掖在裤腰里,露出半截红背心。

  “刨坑要深,下种要匀!”

  他手中的镐尖高高扬起,重重落下,在阳光下划出个闪亮的弧线,没入泥土之中。

  几只过冬的蚯蚓被惊得钻出来,在褐色的土块上扭动。

  孩子们见了,哇的一声都围上去,有个胆大的男孩儿伸手就抓。

  “别碰!”周向东急忙拦住,“这是益虫!能帮着松土!”

  他抓起一条放在掌心,蚯蚓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蜷曲伸展,引得孩子们又惊又喜。

  陈志飞望着这场景,嘴角不自觉扬起。

  这些从小乡里长大的娃娃们,此刻都成了土地的小学生。五年级的李铁柱正学着周向东的样子挥镐,差点砸到自己脚面;三年级的小丫把土豆种当弹珠,偷偷塞进口袋两颗;范招娣却像个小大人似的,认真地在每个坑里数三粒种子。

  日头渐渐西斜,种完最后一垄土豆时,陈志飞的腰已经酸得直不起来。

  他捶着后腰,突然发现范招娣还蹲在地头,用树枝在泥地上写写画画。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辫子上的红头绳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算啥呢?”陈志飞拖着酸痛的腿走过去,胶鞋底沾了厚厚的泥,像踩了两块砖一样厚重。

  小姑娘仰起脏兮兮的小脸,鼻尖上还沾着泥星子:“我们班二十五人……”

  她指着地上歪歪扭扭的算式:25×4=100。

  “每人种四垄,正好一百垄!”说完又小声补充,“周老师说,秋收时一垄能出二十斤土豆哩!”

  陈志飞蹲下身,看见她光着的脚丫冻得发青,脚背上还有道新鲜的划痕。

  他脱下自己的棉胶鞋:“穿上,别冻着。”

  范招娣慌忙摆手,却被他按住肩膀:“这是命令。老师教过,少先队员要服从指挥。”

  远处传来戴春玲的哨声,该集合回教室了。

  孩子们排着队在水渠边洗脚,冰凉的水激得他们嗷嗷叫。

  暮色渐浓,试验田里新埋的种子静悄悄地躺着。

  教室窗口透出昏黄的灯光,隐约传来算术课的声音:“25乘以4等于100。”

  ……

  回到中心校时已是晌午,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老槐树上的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陈志飞把行李往办公室一撂,就直奔校长室。

  木门虚掩着,他轻轻敲了两下,里头立刻传来李松林洪亮的声音:“进来!”

  推门进去,只见李松林正伏在办公桌上批改文件,抬头见是他,脸上的皱纹立刻舒展开来:“哎呀,你可算回来了!”

  李松林摘下老花镜,长舒一口气,“幸亏临走时我嘱咐你每天来个电话,要不这节骨眼上找不着人,可要急死我了。明天公社开表彰大会,咱们中心校这回可露大脸了,一下子捧回来四面锦旗,红彤彤的,挂在校门口能把人眼睛晃花喽!”

  陈志飞一愣:“我和戴老师都获奖,不也就两面吗?”

  “你这孩子,光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李松林笑得见牙不见眼,掏出包“大前门”,给陈志飞递了一支,“上次特色教育评比,你是全县头名,小戴也争气,拿了个第三。就冲这个,县里给咱评了个‘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公社领导一高兴,又给加了两面锦旗。”

  他说着拍了拍陈志飞的肩膀,力道大得像是要把他钉进地里,“这回啊,你和戴老师可是给咱公社长脸了!”

  陈志飞低头点烟,没接话。可李松林那张常年被粉笔灰侵蚀的脸,此刻竟泛着红光,和前几天愁眉不展的样子判若两人。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戴春玲——那个总是抿着嘴,把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的姑娘。

  她要是知道这事,会是什么反应?

  从校长室出来,陈志飞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却没见着戴春玲的影子。正巧刘春芳抱着教案从办公室出来,他赶忙上前打听。

  “戴老师啊?”刘春芳扶了扶眼镜,笑得意味深长,“和王金芳在食堂吃饭呢,这会儿怕是还没撂筷子。”

  陈志飞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公社食堂,一推门,扑面而来的是大锅饭特有的白菜炖粉条味儿。

  戴春玲和王金芳坐在角落,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王金芳眼尖,一见他进来,立刻站起身,像只欢快的麻雀似的蹦过来,一把拽住他的胳膊。

  “哎哟,咱们的‘县状元’回来啦!”她嗓门大得整个食堂都能听见,“这回可得请客!公办教师都没比过你,我看你那民办教师的帽子,怕是要摘喽!”

  陈志飞被她拽得踉跄了一下,连忙摆手:“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好罢了。公办教师都是正经师范毕业的,咱哪比得了?转正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我看你和戴老师倒更有可能。”

  “得了吧!”王金芳一甩辫子,撇嘴道,“我那就是个陪跑的,倒是戴老师……”她朝戴春玲努努嘴,“人家可是实打实的第三名!”

  戴春玲始终低着头,筷子在饭碗里轻轻拨弄着,像是数米粒似的。她没搭话,可陈志飞分明看见,她的耳根子慢慢红了,握着筷子的手指也微微发紧。

  转正——这个压在民办教师心头的大山,终究还是让她在意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