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师出以律否臧凶 王三锡命在师中(九)
伊稚邪单于依言办理。至此金城河西,通出南山,直至盐泽,很快便无匈奴兵马踪迹。武皇帝见开朝百年,边塞终得稍静烽尘,遂将陇西、北地、上郡戎卒减少一半以与民休养生息。邈灵见匈奴王庭完全龟缩到了大漠以北,实乃根除匈奴之患的千载难逢之机,不想武皇帝却生息兵罢战之念。知道此时必须用“田有禽利,执言无咎”之法,向武皇帝进言了。不然听由其“长子帅师”,要不了几年,又会出现“弟子舆尸,贞凶”之患。
遂上书武皇帝,请求率军出塞,毕其功于一役,扫平匈奴,彻底解决边关忧患。但因连岁出兵,军需浩繁,入不敷出,国库空虚,武皇帝自己都在多年前已经减损御膳,并出内府私帑作为征战弥补。何况元狩三年,山东又发大水,漂没民庐数千户。虽经地方发仓赈济,好似杯水车薪,全不济事。没奈何武皇帝只好徙灾民七十余万至关西就食。哪知人众到了关西,也是谋生无计。仍须官府贷与钱财,反致国用愈匮。现见匈奴之患稍纾,武皇帝便思将全国戍卒减半,以宽财力,使民稍事休养生息。故对邈灵之奏压而不议。
邈灵从朝堂回至大将军府,见了莘骐不免叹息不已。莘骐说道:“大将军还须再做努力。汝还记得六五爻姐姐所言‘田有禽利,执言无咎’告诫乎?”邈灵道:“怎不记得。正因为此,吾才对眼下武皇帝不作与匈奴最终决战的决断忧心忡忡。”
莘骐道:“那就继续进谏,不要等最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的结果出现了,才对今日之事悔恨不已。”幸而,武皇帝经邈灵反复苦谏后,终于悟到一旦失去眼前十分难得的战略时机,待匈奴王庭缓过劲来,必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永久大患,于是召集群臣会商。有廷尉张汤,费尽心机拟出几条敛财之法。一是商民所有舟车,悉数课税;二是禁民间铸造铁器,煮盐酿酒,均收归朝廷设官专卖;三是用白鹿皮为币,每皮一方尺,缘饰藻缋,作价四十万钱;四是令郡县销半两钱,改铸三铢钱,质轻值重;五是作均输法,使郡国各将土产为赋,纳诸朝廷;六是在长安置平准官,视货物价贱时买入,价贵时卖出,与商争利。武皇帝遂用其法,并为此引进计吏三人,居中用事。一个叫做东郭咸阳,工于心计谋财;一个叫做孔仅,善于盐铁得钱;一个叫做桑恭羊,长于秋毫积利。廷尉张汤则得升御史大夫。
邈灵见武皇帝终将精力放在与匈奴决战之事上,心中才觉稍安。一日与莘骐自朝中乘车回府,老远就见六三爻与上六爻在府门之外踯躅。邈灵忙迎将上去,停马下车,邀她二人入府,屏去左右,拱手说道:“二位姐姐前来,想必又将有大事要发生矣,故特前来给邈灵指引道路。”
六三爻道:“此将要发生之大事,实乃北宫君自己策划而就。现箭在弦上,吾二人不得不前来给你提个醒儿。”邈灵道:“这么说二位姐姐是为汉匈决战之事而来了?”上六爻道:“正是如此,经你力促,汉匈最后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吾二人正是为此事而来。”
邈灵道:“二位姐姐会给我一些什么好的建议呢?”六三爻道:“‘师或舆尸,凶’。”邈灵道:“怎么听着好生凶险,又是‘舆尸’,又是‘凶’的。?”六三爻道:“‘舆尸’就是以车载尸,喻兵败而归。‘师或舆尸’说的就是,此战端一开,汝即难免手下之将中,会有人使士兵用车载着尸体败退而归。”邈灵道:“姐姐是说,吾于此战,也会尝到败绩。”六三爻道:“这‘师或舆尸’,实乃兵家常事。即便你不会遇到,你手下的将领也难免会有人遇到,手下将领也会遇到。因此汝不能不早有心理准备。”莘骐道:“有人‘舆尸’而归,这对军旅之人而言,毕竟是一场灾难。故这‘凶’字,邈灵不能不早做提防。”六三爻道:“不知北宫君遇到这‘师或舆尸’之事时,对败军之将,会予以何种处罚?”邈灵道:“败军之将,不杀不足以振军威。”
六三爻道:“这我可就要说你两句了。汝可知古今多少优秀将领,最后都不是死于敌手,而是死于自己的统帅?最后因战场上无将可用,那统帅虽后悔不已,但终无法改变惨败结局。”莘骐道:“我想三爻姐姐说得有理,以往邈灵只知胜不骄,何曾想过败也须要不馁。治军之人,不但进退皆须有章有法,对待胜败,也须全部处理得当。古今死于疆场的将军,远不如死于统帅的将军多,何况有些将领的失败并非都是其个人因素导致的,这是汝不能不有所戒备的。”邈灵道:“这‘师或舆尸’本来就已经构成‘凶’之灾难了。吾若是再滥开杀戒,必会‘凶’上加‘凶’。此事我一定注意,绝不能让任何一位将领,冤死在吾之手下。不知上六爻姐姐准备给邈灵何种教诲?”
上六道:“我要说的是‘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邈灵道:“听起来言简意赅,但透彻理解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上六爻道:“依眼前形势,此次决战,汝将可能跨越千里大漠。一旦兵败,汉军恐无一人能够生还,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情。如何让士卒个个都成死志之士,就看汝能用什么来鼓舞士气了?”莘骐道:“姐姐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莫非是说,可在军旅之人此战所能得到的前途这事上作作文章?”
上六爻道:“正是此意。‘大君’乃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命’则是帝王以仪物爵位赐给臣子时的昭书。‘有命’就是让军旅之人中的高级指挥官,最终能够接到赐爵的昭书。‘开国’是封邑,‘承家’是受邑。‘开国承家’就是能够被封赏采邑。”邈灵道:“我想这‘小人’,应该是与‘大君’相对的,实指军队里的普通士兵。‘小人勿用’就是说,如果没有军功,回来时还是一个普通士卒,便是不会收到‘开国承家’那样的封功赏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