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李丁待王小玲走了后冒着刺骨寒风去冲个澡,但衣服无论如何不敢换的,否则岂不是不打自招。
可房里还是有一股动物发情后的暧昧气息,阿好现在虽然不太可能来宿舍,但李丁还是顾不得冷的发抖打开房门窗户吹了半个小时,一直吹到毫无踪迹才磨磨蹭蹭下楼。
因为有了中午的暧昧,王小玲看见李丁时眼神带着迷离和羞涩,这让她更迷人可爱起来。
李丁一声叹息,还是不要伤天害理了,虽然他对李小建很不爽很不爽。
无聊转到李东身后,不知道是谁教他的,总之他那个动作坐姿相当的危险。
“停,谁他妈教你这样打砂的?”李丁半笑不笑呵斥道。
李东用黑手擦了把额头的汗珠子愕然看着李丁,这孙子有点孤僻,估计他不愿意求人选择自学成才。
“张贻海,你过来,你怎么不教李东?”
“我教鸡儿,他娘都不让我碰,”
李东咬牙切齿骂道。
张贻海恼怒道:“李丁你看他这逼样还想我教他,我巴不得他手被打断。”
“他要打伤手我罚你一千块钱。”
“他打断手管我卵事。”
“那你莫当副主管了。”
“李东,你歪着身子做什么,难不成砂轮飞出来你躲得开,手端平,用膝盖顶住托盘…”
“…”
李丁忍住笑走了出去,因为门口来了两个小粉丝朋友,也就是李丁第一次去漠江路口帮阿好剪发那两个小迷弟。
“李生,你怎么躲这里,害我们一通好找。”
“找我干嘛,不会打电话吗?”
“打了,你没接。”
“抱歉抱歉,电话丢车里没带。”
“李生,我俩有个好点子想让你参考参考。”
“什么好点子?”
“阳市现在不是有个人人剪男发馆吗?李生你是不知道,人人剪那生意好得挤垮无数理发店,人人剪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
“然后呢?”
“我们想模仿它也搞连锁店,”
“模仿有搞头?”
“我们不做男发馆,我们做女发馆,就取名叫天天剪女发馆,也学他们只做几款烂大街的发型和颜色,李生你想…”
“那就去做啊,说不定成功了呢,年轻人总得有梦想,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李生,我们想拉你入股,有你掌舵我们才安心,我们也不要你出钱,你只要有时间帮我们参考参考就行,”
李丁愕然看着这两个小屌丝,主打几款商业发型加商业烫染,总之就是便宜加效率,他们想法还真的有可取之处,而且肯定做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深入调查。
李丁看闲来无事便招呼他俩上车,而后一车把俩人拖到漠江路口找了家茶餐厅,刚坐下没多久,欧阳玲风风火火赶来了。
李丁对目瞪口呆俩人道:“她就是人人剪男发馆的总经理欧阳玲,也是你们的同学。”
“你就是人人剪老板,这怎么可能?”
“我不是老板,我只是普通股东加管事的。”
“那谁是老板?”
欧阳玲看着李丁,李丁一副装逼欠打模样咳嗽一声道:“人人剪真正的幕后是一家投资公司,刚刚好我和投资公司颜总很熟,我可以给你们引荐一下,”
“投资公司?”
“对,一家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他们给欧阳玲一次性投资了五十万开了十几家分店,而后用分店的收入扩张分店。”
“那投资公司有什么条件?”
“条件很简单,投资公司也投资五十万占股百分之五十五,你俩各占股百分之十五,剩下的百分之十五留给管理层。”
“李生意思是不需要我们出资?”
“你们有资金吗?”
“能凑十万块左右。”
“凑钱还不如拿别人钱玩,万一亏了你俩还能脱身,你们觉得呢?再说,连锁店要的是规模,十万块本钱能开几家连锁,还有,假如你俩接受投资,包括人人剪运营模式,扩张模式,财务,管理,招聘,技术培训等等都可以资源共享,前期人人剪甚至于可以派得力干将帮你们操盘。”
“这,李生不参加吗?”
旁边的欧阳玲实在忍不住了笑着道:“投资公司就是李生的。”
“真的,那我们接受,我们什么条件都接受。”
不知不觉又投资了一家公司,有钱人可能经常遇见这种送上门的机会吧!
李丁喊来老颜和他们详谈细节,而后又出主意喊他们干脆跟着男发馆开,又让他们把天天剪女发馆改成天天见女发馆。
安排妥当后李丁摆摆手起身告辞,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李丁肚子里没多少东西,所以不能让人看破,他最多只能云里雾里点拨几句。
晃荡到医院看了眼李尖,这小胖子看见李丁泪眼婆娑的,他是真没离开过老乡圈,但呆医院竟没一个老乡来看望他,所以看见李丁那个兴奋。
“李丁,医生说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明天我请你喝酒。”
“请你妈,你屎都流肚子内去了还敢喝酒。”
“你他娘别老说我这丑事好不好,我这不是为了你才…”
“为个鸡儿,你当时要给他一板凳能吃这亏,你当时扑倒他能吃这亏,还他娘的大呼小叫生怕人家听不见,”
“我…我当时忘了…”
“你他娘是不敢吧,说什么忘了。”
“我…”
“行了,医药费一人一半,也算老子倒霉,”
“李丁你他娘的…”李尖气结到说不出话来。
“也没多少钱,总共交了十万块,你最多承担五万块。”
“什么,你他娘的怎么交这么多钱,你交这么多人家不是拼命用药,我说他们老是催我打针,我可没让你傻逼逼交这么多钱啊,这钱我可不认。”
“我不能扣你工资吗?”
“李丁,你他妈的…那我最多认两万,”
“你表姐没来看望你?”
“老子正想问你,我表姐的身子是不是你干的?你别想赖,”
“我认你妈,五万医药费,一分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