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他其实才刚刚满十六岁,却是抓住了人生中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州县内文才济济的秀才考试中,他竟然夺得头名!
在此之前,他已经于两年前和一年之前分别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童生考试,名次俱列前三甲。到他十六岁这年,才可以参加由本省学政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县试和府试,他的信心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他相信,此生想要春风得意并不是问题,一切恰如探囊取物。
他的横空出世,又比当年祝允明考取秀才的年纪早了三年。这次考试令先生第一次品尝到人生得意的欢乐,并建立起对于未来科考的信心。自从中得第一名秀才之后,小伯虎忽然意识到,原来科考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他现在对于四书五经几乎已经完全地通背,且可以任意裁切构造。就像工匠想要搭建一栋房屋,未建之前早已胸有成竹,只需提前备足砖瓦木料,用心地按尺寸构结合起来。
因他中了吴县第一名生员,父亲母亲均是无比兴奋。老唐索性摆了两桌酒席,不但请了沈周和周臣两位先生,还包括部分四邻。意外的是,吴县的父母官陈县令,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殿试金榜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前几年选任吴县县令,闻讯之后,竟也轻骑布衣到唐家酒肆来小坐片刻,还敬了唐广德两杯酒,把唐广德感动得捧酒杯的双手直抖。
送走客人之后,唐广德醉意的双目紧盯着小伯虎,很是一番激动感怀。现在的小伯虎,似乎比前几年少了些稚气,多了几分斯文和自信,心想,他能取得如此成绩,也不枉自己的一番心血了。
“儿子,如今你已是本县生员,爹真是希望有一天你能连中三元得个一官半职,到那时,爹就关了这小酒肆,专心帮你看守县府后衙,好不好?”他说的是心里话,这才是他最大的理想。数十年来,每次见本县吴宽状元锦衣玉袍坐着大轿风风光光回苏州省亲,他都会大半夜睡不着觉。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愿望快要在儿子身上实现了。
凡是中得本县生员,就要根据府学的要求入学统一深造,小伯虎下一步要去之处,就是当年北宋时名相范仲淹所建之府学。
那天一大清早,老唐就开始忙活。昨晚炖煮小半夜的羊肉,一大早起来生火,又捞些肺肝肚肠切了,分成两大碗,然后撒些香菜葱花盐末胡椒粉。羊肉汤完全离不开胡椒粉调味,这种从汉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调味品,真正是羊肉的好伴侣,离了它,羊杂汤便聊无滋味。
不知什么时候,小伯虎从里屋床上爬起来,睡眼惺松。弟弟唐申还在同一张床上熟睡着。
小伯虎的鼻子挺灵敏,立刻嗅到了神秘所在。“爹,您刚刚做羊杂汤了?”
他的嘴里说着,心里却失望。对于父亲的手艺,小伯虎一向信任。否则,他家小酒肆也不会引来诸如沈先生周先生,还有文林先生经常前来品尝。可尽管家里卖这些美味,他却很少尝到,只是在阴天下雨客人不上门之时,或者过年过节时,父亲才会做一大盆端上桌让全家品尝。
“嗯,今天你不是要到府学上学吗?爹特意犒劳你的,两大碗,全是你的。”
“是真的?”小伯虎立刻兴奋地跑到桌子边,拿起一只瓷匙勺了一点汤然后嘬进嘴里,立刻烫得呲牙咧嘴。
“咋的了?是不是烫着了?”唐广德吓了一跳。
“爹,这,这汤咋这么烫?而且辣得不行。”
“哦,是你太心急了。不着急,慢慢喝就行。”老唐现在可是拿自己的儿子当成未来的状元郎,现在儿子埋怨他,他哪里敢说儿子的不是?只是对着大碗用力吹几口,安抚儿子道:“一定不要心急。等你进了府学学习,往后可就没有多少机会喝到爹做的羊杂汤了。不过你放心,你想喝的时候,就托人给爹捎信,爹拿瓦罐盛了给你送到府学好不好?”
“爹,那儿可是斯文之地,听说先生管教很严,还是不用了吧?”小伯虎连连摇头,又试着勺了一点汤倒进嘴里,辣是辣些,果然滋味鲜美。
“傻孩子,爹又不是大白天去,等晚上天黑没人看见,爹找个墙头给你递进去不就完了?”
唐广德眼看着儿子一口一口喝着,索性坐到小伯虎对面看他的吃相。他现在对于儿子可是越看越喜欢,隐约间,他发现儿子身上多了一顶乌纱,然后又多了一身红袍,手里还捧着一块玉芴,还有一个美貌的小姐站在儿子身边……
老唐情不自禁咧开嘴笑起来。
“爹,你又咋的了?”小伯虎突然问。老唐一眨眼,眼前仍然是喝羊肉汤的儿子,正皱着眉不解地看着他。
“我,我刚才看见……”老唐才说到这儿就止住,虽然对于儿子期望甚高,但有些话似乎不该说得太早,否则会助长儿子的骄气。哦,还是撒个小谎吧!几乎每个家长对孩子都会撒一点小谎。
“我刚才见你喝得满头是汗,正想找块汗巾子把你擦擦,你等一下。”老唐说完连忙起身去了。转过身,才发现自己额头早已冒汗。哦!大人对孩子撒谎,好丢人,不过总算瞒过去。等拿汗巾回来时,发现儿子已经喝完一大碗羊杂汤,连忙把第二碗端到儿子面前。小伯虎犹豫着道:“爹,这碗给俺弟弟留着吧?”
“哎,你管他呢!他又不上学,他想喝的话天天都有。你快喝吧,喝完了好送你去府学。”
老唐的话让小伯虎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心说,这辈子要是考不中状元,真对不起爹的两碗羊杂汤了。
吃过饭之后,唐广德特意套了一辆毛驴车,拉了一个小铺盖卷儿,一门心思送小伯虎到苏州府学。老唐另外给了小伯虎五钱碎银子留作平时零花钱。他是个小商户,一分一毫来之不易,平时攒的银子除了维持一家生机,还想再盖一座宅子。眼看小伯虎已经十六岁,无论是否高中,娶媳妇的事情得早做准备。
他现在欢天喜地送小伯虎踏上去府学的路。很快到达阊门,此地可是苏州府最为兴盛之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许多年后,先生亦曾做过一首诗描述阊门的繁华,诗曰:“世间乐士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阊门内却也有几个认识唐广德的,早听闻老唐的儿子年纪轻轻,却以第一名考上生员,一见到他们正前往府学,无不冲着他们竖大拇指。
小伯虎坐在车上,心情虽然复杂,脸上却洋溢着喜悦。在他面前,分明一条阳光大道已经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