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邂逅唐伯虎

第9章 功名之累(上)

邂逅唐伯虎 杜法好 2397 2024-11-15 09:08

  岁月自不待人,不知不觉光阴逝去,眼看催得几个小孩子变成大孩子,沈周先生对于他们的学业自然勤加督促,却也有自己的担心。尽管他勤加书画教导和沈诚督促学业启蒙,但沈周先生仍然感觉这几个小子应该在学识上更加宽广些。

  有一天,沈周先生主动召集几个小弟子道:“我的书画,有承启,但止于我个人写意,你们想要有所长进,得博采百家才是。”

  沈周先生的胸怀不可谓不开阔,自然使几个小子感激涕零。

  令先生意想不到,沈周先生这次给小伯虎等人介绍的新老师姓周名臣,字舜卿,号东村,也是吴县人,但是年纪只比先生大十来岁,只与允明相当,不过他当时的绘画成就可是不凡,专攻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于山水画方面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另人物画也是非常出色。他当年除教过先生画画,后来还教过一个著名的学生,名叫仇英,仇英要比先生小四十五岁左右,等他到成年时,先生已至垂暮。

  先生原曾得到沈周先生教导,现又得周臣之山水画技,立刻突飞猛进。而周臣先生与他曾教授指点过的学生仇英及先生唐伯虎,以及文徵明共四人,虽年龄有些差距,却并称为“吴门四家”,亦是苏州画坛一件奇事。

  在他们转投周臣先生门下后,又多出一个同学,名叫都穆,表字元敬。哦!这可是一个跟先生一生都说不清是非恩怨的人物。

  周臣先生对于文学和书画样样精通,但他另有自己的教授方法。他不但极力推崇沈周和沈诚二位先生,还时不时拿苏州府历史上著名人物来渲染引导。比如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天下无人不知,意外的是,范伸淹的祖籍竟也是苏州人,且后来做过苏州知府,写下过《苏州十吟》,并兴建起第一座苏州府学。还有宣德八年的曹鼐,为癸丑科状元,曾位至首辅。另有英宗正统四年施盘状元,以及成化八年的状元吴宽,其乡试会试均第一,殿试被钦点为当朝状元。这些人当中,施盘和吴宽又均是正宗吴县人,以小小吴县,连出无数名人及两名状元郎,又怎不令人称羡?

  周臣先生的说教内容,令小儿辈不觉热血沸腾,逐渐开始懂得发奋用功。

  却在此时,久随父亲在任上未归的徵明终于回来了。前些年他一直伴随着父亲,直到年十六时,父亲以良好的考绩还朝,徵明继续伴随左右侍奉。等父亲寻补至南京太仆寺丞,这才带着他回乡小住。一旦返回吴县,徵明着急地立即寻找小伯虎,又通过他认识都穆和张灵,大家的朋友圈子立刻扩大且活跃起来。这期间,徵明还主动跟着都穆学习写诗。而小伯虎亦经常到徵明家向文林请教关于县学备考之事,他已经在考虑争取参加今年吴县的生员考试。

  至此,先生的文化艺术圈子大致形成,而这些人中年龄亦参差不一,除几位长辈年龄稍长些外,剩下的既有老师又有学生,或者说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先生能够在这种文化艺术氛围中得到成长,亦是他未来书画成就斐然的一个原因吧?

  除此之外,小伯虎在家听到最多的是父亲唐广德的说教。但是他现在可能已处在叛逆期,越来越不喜欢父亲的唠叨,尽管他能够感觉到父亲的焦虑和期盼。不错,父亲一心供自己读书,而且连家务活都不许他做一点。父亲对他的期望早已超过他的弟弟唐申。已经八九岁的弟弟,至今还未正式入塾呢!或许只有自己科场得意,才能够完成父亲的心愿。

  对子,先生此时还有一个小妹妹呢!今年也已经六岁,爹给她起一个名字叫唐小娥。一段时间里,她真可以说是先生的一个“跟屁虫儿”。先生当着她的面曾无数次这样笑话过她,她却不听,依旧整天跟着。直到有一天,先生和张灵约了一块儿下湾塘洗澡,小娥依旧跟去,一直跟到池塘边上,先生先前再三叮嘱她不准靠近,她倒也听话,只在附近小树林内玩耍,后来一条恶狗突然从巷子里窜出来,吓得她连忙朝池塘跑,一直跑到池塘边上,一眼看到两个赤条条光屁股的人儿……

  那一次,先生一回到家就受到父亲老唐的严厉责罚。妹妹太小,跑回家后就到爹跟前哭诉。她爹得知内情后,立刻怒不可遏。老唐责罚儿子,一般就是按照他的父亲当年教训他的那一套,逼儿子到家堂前跪一柱香的搓衣板。但是老唐并不知道,在小伯虎跪了有半柱香时,小妹妹却偷偷拿了两只棉袜子请他塞到膝盖之下,一时间,小伯虎竟又被妹妹所感动。

  再往后,父亲就再不让小娥跟着小伯虎一起玩了。老唐的心思,儿子毕竟是读书之人,在外结交的多是男人。一个小女孩整日里跟着兄长在外面东奔西走,看到的都是世俗之事,等长大后,肯定会影响到她的人生。

  因父亲对于小伯虎的管教,却也令他稍稍明白一些人生和社会的道理,于是便收起心思,再回到家时,也能端正坐到老唐给他专门设置的书屋认真翻阅那些传统经书。

  学习对于先生来说,并非是一件难事。只在私塾之内,周臣先生数次出题测试,小伯虎都能够对答如流,而且一手楷书越来越俊秀。其时同样跟周臣先生学画的允明,他的字更加出神入化,看到小伯虎的正楷,竟也啧啧称奇。另有小伯虎的画作也是独具灵性,不过四五年几乎追平允明。

  自从跟周臣先生学画,小伯虎得以经常四处走动,却也悟到一些社会交往的真谛。就瞧瞧吧!周臣先生的交往,大多是文雅学士名门望流,而父亲的交往,基本是贩夫走卒。偶尔有文人到店里,老唐倒也和来酒肆喝酒的几个相熟先生打招呼,仅仅是打个招呼而已,并不能够跟人家高谈阔论,多数时候表现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对于贩夫走卒,小伯虎与他们并无隔阖,时不时还同他们聊些生计经营。但他一见到父亲在诸位文人先生面前表现出的拙朴,心里便涌出些许羞愧和不安。似乎父亲说的很对,自己应该下些功夫广闻博览,倒是风风光光地考他一场才好。

  两年之后,机会终于来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