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商议和陈群见三公
“……”
“……”
陈群与钟繇聚集在一起,都望着桌面沉默不语。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二人纷纷站起。
“陛下如何了?”
“不太好。”
华歆摇了摇头,快步走到二人中间:
“昨日陛下又昏厥了半日。刚刚我去查看时,被孙刘二人拦在外面,没能进去。不过照他们的语气来看,应该是一日不日一日了。”
“那……”
陈群斜眼瞥了一下桌子。
钟繇连忙摆手:
“不可。不要再报了。”
三人相对无言。
“不报。不报难道就能瞒得了一世?陛下早晚要追问起来,我们几个如何洗的清干系?”
华歆思索了半天,将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口:
“我们实在还没到无计可施的时候。长文,令郎不是已经回到洛阳来了吗?”
“我实羞于提起此事。”
陈群愤恨地别过脸去。
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这么草率地死在战场上,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他如今这般窝囊地回来,背上一个逃兵的骂名。
钟繇伸出手搭在他的肩上,示意他先冷静冷静:
“长文,现在可不是纠结名誉的时候。令郎既然已经平安归来,便是蜀中有人想借此释放什么信号。”
“元常猜测的不错。据犬子回报,纵火长安那蜀将想借他的口,将议和的消息传回洛阳。”
“此人是谁?地位如何?”
陈群摇了摇头。
“犬子能力有限。”
“那便糟了。不知对方深浅,却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若是诸葛亮不想议和,只是借此机会探一探洛阳现在的虚实,那该如何?”
华歆神情凝重,反倒是钟繇显得不太有所谓:
“一次战术上的失误算不了什么。蜀军就是倾巢而出,也不能改变他们兵马不足的固有情况。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我魏远胜其一众乌合。”
“那我们是否要应?”
“这……”
陈群十分艰难地发问之后,三人又都陷入了沉默。
诚然,在战场中主动议和的一方会损失更多的筹码。但天水和长安的两场巨大溃败已经够令整个雍州捉襟见肘的了。
继续下去,若是再有一步错棋,那整个雍州就要折出去了。
到了那时,再想议什么和,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陛下龙体欠安,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让战争停下来。”
钟繇的话里充满了暗示。
对于曹丕的病情,三人心照不宣地有一个共同的结论。
其实不光他们,光是看朝中有多少人主动前去讨好曹叡,便知道这消息传播的有多广了。
“那陇右几郡怎么办?”
“一点小亏而已。蜀军侵占了陇右几郡,却未必能将此处经营的好。况且此地地广人稀,对土地和人力捉襟见肘的蜀汉可能有些帮助,但对我们来说,不过尔尔。”
钟繇嘴唇向下撇了撇:
“二位,事情也分轻重缓急。长安已经被焚了,修养几年再来论过,不算太迟。”
陈群听了钟繇的话,心中有些动摇。
虽说这二位都位列三公,但实权其实都在他这个尚书令手里。
决策既然出自他手,合理倾听每一个人的想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子鱼,你怎么想?”
“蜀占此地,实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举。截断陇道说来容易,做起来如何艰难!
且不说凉州本身就自成生态,其中经营甚少依赖外界;此时长安被焚招致羌胡南下,受损害的未必是我们。”
华歆仔细想了想,表达了一个和钟繇差不多的意思:
“而且诸葛亮在此处得利,对他们的吴蜀同盟也有相当负面的影响。我们此时遣一使节去往东吴修好,其必担心蜀汉势力扩大,以各种缘由制之。如此一来三方牵制,定能致数十载之太平。”
自打前些年头曹丕远征东吴无果之后,曹魏内部的各层官僚便开始由主战派向主和派过渡。
到了现在,基本上都以希望将心思放在内政治理上为主了。
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不过有二:
一来是曹丕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成果没见到不少,反而使得百姓疲敝,压力倍增;
二来是休养生息有利于文人进位。曹丕称帝之后,洛阳内部文臣和武将的区分开始鲜明起来。战争的功劳都归功于在外征战的武将,而位于洛阳内部的文官自然是希望战争少一些。
陈群点头:
“此实为大事。王景兴呢?容我再去问问他的意见。”
“他让孙刘二人气出脾气来,托病在家了。”
钟繇无奈地耸肩。
钟繇在朝中只挂个虚名,并不怎么参与争斗,所以自然也看的更加清楚:
曹丕为了防止权臣专政,所以设立中书省,将权力极大程度地往回收;
但他提防的那些臣子是没法专政了,他不设防的某些人,便立刻跳了出来代替原本缺失的那一部分生态位:
中书省的孙资刘放二人,近乎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了手中。有时陈群都要被他们二人压上一头。
“可气,可叹。”
陈群摇摇头:
“我若草拟一份想与蜀军交涉的奏疏上呈陛下,孙刘二人可会定我懦弱通敌?”
“不好说。”
钟繇和华歆都表示不清楚。
“实在不行……我去问问司马仲达?”
“长文,你怕是忘了我们几人是为何聚在这里了。”
华歆此语一出,便又是一阵沉默。
曹丕对他们几个的提防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但唯独对那些真正有野心的权臣赠予超出常理的好意。
就比如说孙资、刘放,就比如说司马懿。
而其他被疏远的大臣们为求自保,便会在朝外秘密结成小团体,互相帮扶以防止被时局倾轧。
他们今天能聚在这里,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已不能将此事奏陈陛下,还不能争取到其他人的支持的话,那我等与他们又有何区别?”
陈群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此事先说出去:
“仲达比起孙刘二人,还是更加深谋远虑一些。先渡过眼下这处难关才是。”